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环境研究报告-宏观经济月报(2020.08)
经济政策8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与此同时,我国货物出口累计增速实现年内首次转正,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接近转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也实现了年内首次转正。这些积极变化标志着我国经济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响,保持着稳定复苏的态势。
报告页数:40页
图表数量:56个
发布时间:2020-09-19
详细介绍
摘 要
8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与此同时,我国货物出口累计增速实现年内首次转正,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接近转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也实现了年内首次转正。这些积极变化标志着我国经济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响,保持着稳定复苏的态势。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上行,其中民间投资增速显著回升,显示投资的内生动力恢复势头较强。制造业增速在去年低基数及低技术链条回暖的双重支撑下表现较好,后续地方资金密集到位将进一步推进基建投资速度,地产投资仍有望在年内继续维持近几个月的韧性表现。
内需方面,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负转正至0.5%,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继续回升至4.4%,消费的恢复速度短期明显加快。汽车消费连续两个月两位数的高增长,是前期积压消费的释放,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也跟各地推出的汽车促销政策有关。疫情影响居民收入背景下,汽车消费能否达到去年水平,还有待观察。
供给方面,8月,采矿业、制造业、公用事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整体仍在改善,发电量和电力行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加快。制造业细分行业来看,前期增速较快的汽车虽有所回落,但依旧保持较高增速,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继续高增长,受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拉动,上游行业生产有所加快。
外需方面,78月出口延续上月趋势,海外需求复苏带动传统出口需求持续回升,全球疫情好转背景下中国医疗物资出口下降,但消费电子商品出口增速持续高位,显示中国短期内的全球供应中心角色并未消失。
物流方面,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较上月回升,三季度以来国内持续加大扩内需力度、优化市场环境,市场需求加快巩固,进一步增强,同时电商消费持续旺盛以及外部需求改善,对公路运输市场运行提供一定支撑。
金融方面,信贷数据整体反映了经济基本面的持续修复,近期虽然市场对于央行货币政策转向有所担心,但是从央行近期频繁的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以及MLF超额续作可以看出,央行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时补充市场所需的流动性,但货币政策难以再次大幅宽松,逐步转向结构性宽松与结构性收紧。在创业板注册制顺利落地的推动下,IPO加速,融资规模已超去年全年。
宏观经济总体运行
GDP——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053亿元,同比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72759亿元,下降1.9%;第三产业增加值257802亿元,下降1.6%。
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总体上,经济呈现“二产好于三产、投资好于消费”的格局。
投资环境
投资——投资增速继续上行
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8834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14506亿元,下降2.8%,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4.1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063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1-7月份提高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12122亿元,下降4.8%,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255649亿元,增长1.4%,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
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继续上升至9.3%,其中民间投资增速显著回升至19.5%,指向投资的内生动力恢复势头较强。
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大幅降低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修改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即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为标准,取代原来的“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