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快讯 > 2025-01-06 每日快讯 >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超级充电站发展行动计划》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超级充电站发展行动计划》

来源: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1-06 14:40

  为提升公众服务体验,提高充电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9号)要求,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本市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超级充电站建设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到2025年底,建成超级充电站(以下简称超充站)1000座以上(超充桩2000个以上),城六区服务半径1公里,主流超充车型(800V电压平台)在超充桩平均一次充电时间可降至15分钟左右,高质量超充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到2035年,高质量超充站的超充桩平均一次充电时间可降至8分钟以内,显著提升充电服务品质,实现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有效提升充电服务体系资源使用效率。

  二、工作原则

  适度超前。基于机动车电动化发展和新能源超充车型推广趋势,聚焦重点场景,兼顾近远期目标,适度前瞻规划布局高质量超充站,提前为新能源车辆产品持续升级预留能力。

  供需匹配。考虑目前新能源车中超充车型仍处在起步发展期,结合过渡阶段不同类别车辆发展情况、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采取超快结合、逐渐提升超充桩比例的方式推进建设。

  油退电进。充分利用既有加油站、加气站、市政交通等用地建设高质量超充站,进一步优化车用能源比例结构,为新能源电动汽车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逐步引导居民形成在驾车出行过程中按需充电的习惯。

  稳步推进。按照改造提升为主、新建为辅的建设思路,打造高质量超充站标准体系,指导超充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持续优化超充站布局,保障新能源电动汽车高质量发展,引领超充服务体系稳步有序健康发展。

  三、选址及建设

  (一)选址原则

  1.土地:充分利用既有停车场、加油站、加气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市政交通设施或其他用地,在重要商圈、会展中心、机场、景区、人员密集的停车场等场所进行改造和升级。在加油站、加气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在保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新建高质量超充站,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2.安全:独立占地的超充站,二级超充站充电区域占地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不含供配电和其他配套设施),一级超充站充电区域占地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不含供配电和其他配套设施)。在加油站、加气站、加氢站等区域建设超充站的,需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电力:高质量超充站的规划建设需与全市配电网络建设规划相衔接,电力部门应提早谋划,及时开展外电源工程建设,确保超充站用地能够接入足够的电力供应,同时降低对周边电网的依赖和冲击。

  4.交通:选择交通便利、便于车辆出行的场地进行高质量超充站建设,结合“车流量大、客流密集、充电需求旺盛、示范效应强”的需求场景,在场景周边进行合理布局。

  (二)建设规模

  综合考虑机动车电动化所需电量、公众服务体验、企业建站积极性、站点服务能力与场景适配等四方面因素,以高质量的充电服务体验为目标,将北京市高质量超充站确定为一级超充站和二级超充站两种基本模式。

  一级超充站(即“3+9”模式):选择充电需求旺盛、示范效应强的场景进行设置,单站配置总功率1200kW,至少设置3个超充桩(单枪最大输出功率不低于480kW)和9个快充桩,服务体验更优、示范效应更强、舒适度更高。

  二级超充站(即“2+6”模式):在“5+1”场景及周边进行设置,单站配置总功率600kW,至少设置2个超充桩(单枪最大输出功率不低于480kW)和6个快充桩,平均充电时长15分钟,服务半径0.9公里。

  四、场景规划

  针对北京市“车流量大、客流密集、充电需求旺盛、示范效应强”特点,高质量超充站应基于“5+1”场景,综合考虑场景周边场地条件和交通条件,因地制宜设置高质量超充站,最终建成三环(三、四、五环路)、多点(5类重点场景)、多通道(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构成的主要交通走廊)的高质量超充网络。

  大型交通枢纽:两场八站(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清河站、朝阳站、丰台站、城市副中心站)及客流量较大的公交、客运场站应实现超充站全覆盖,已有快充设施的站点应结合用电需求升级改造为超充站。

  高速公路服务区:在高速公路上,为车辆、驾乘人员和旅客提供服务的场所和建筑设施。结合服务区充电繁忙情况建设和改造充电场站,力争实现高质量超充站全覆盖,为长距离出行车辆提供充电服务。

  重点商圈:在以购物、餐饮、娱乐和文体等消费活动为主,客流较为集中的商业区,根据周边车流量分布,科学合理选址新建超充站。

  会议型酒店/会展中心:指承办各类展会和重要会议的场所,根据周边车流量分布,按照服务半径并结合周边条件,可在会展中心内部或周边设置超充站。

  4A级及以上景区:在人员密集、客流量较大的4A级及以上景区及其周边,根据车流量分布建设高质量超充站,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出游提供充电保障,满足游客用电需求。

  其他:在临近道路的路外地面停车场、加油站、加气站等其他用地,以交通便利为前提,根据道路汽车的流量密集程度和充电需求新建超充站,为周围居民和途经车辆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托本市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超充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建立统筹协调、信息通报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共同推动高质量超充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市区两级联动,各区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调度,及时协调解决超充站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强化要素保障

  结合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参照城市更新规划条例和流程,依据重点场景的布局规划和相关标准要求,建立可动态调整的超充站项目储备库。

  (三)鼓励多方参与

  鼓励和支持具有资源优势、规模化运营经验的优质企业参与超充设施规划、建设规范制定等工作,多种模式共同投资和布局建设全市超充网络。按照政府引导、标准先行、市场参与、多方协同的思路,综合考虑土地资源、运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因素,探索建立项目建设联合体,充分发挥不同类型企业优势,切实提升建设运营服务效率。

  (四)完善技术标准

  建立与高质量超充站建设发展相适配的标准体系,统一超充站规划设计、充电功率分级、场站标识、设备参数、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标准,引导运营质量发展。

  (五)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政策宣贯力度,提高高质量超充站相关服务的公众影响力。围绕超充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品质和效率提升等主题,组织开展论坛,加强跨行业、跨领域交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丰富互动形式,形成有利于超充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完善的良好氛围。

政策相关信息

热门

本周

本月